新闻中心

冀开运教授受邀做客我院“学术大讲坛”

发布时间:2024-11-11 点击数量:


2024118日,西方语言文化学院邀请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冀开运教授在文轩楼103会议室举办了题为《一带一路倡议话语体系解读》的学术讲座。冀教授从当前热点问题巴以冲突切入,带领在场师生探讨了国际关系中的话语体系及其在国家间沟通中的重要作用。他首先通过分析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的沟通困难,揭示了话语体系在国际交流中的影响。他指出,由于话语体系的差异,巴基斯坦和以色列在价值观和利益判断上的分歧难以弥合,从而导致和平谈判的难度增加,这一切表明了共识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关键性。


在分析当前国际关系中的话语体系挑战后,冀教授将焦点转向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探讨其话语体系的形成背景及核心内涵。他强调,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在于其话语体系深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和民族精神中,是中华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贡献给世界的独特视角。他从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讲起,结合古代海陆丝绸之路的历史脉络,深入阐释了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外交流中所起的桥梁作用,说明了一带一路倡议背后的文化渊源。冀教授进一步指出,丝绸之路一词的由来可追溯至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研究。该概念诞生于欧洲学术界,是欧洲对古代中外交流历史的重新发现与认可,而这种学术认同也表明一带一路既包含中国的文化之根,也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接受。他指出,这种双重认同使一带一路不仅具备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也拥有广泛的国际共识基础,成为当代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在讲座中,冀教授还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所依赖的物象隐喻和意识形态分析。他指出,作为我国输出的具有最大价值的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以合作之路希望之路为象征,能够有效传达中国对于共赢合作的承诺。同时,通过强调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理念,一带一路倡议为实现全球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接着,冀教授指出和平合作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前提,包容性的合作理念为沿线国家创造了共赢的经济环境。他强调,中华文明历来注重和平、和谐的发展,倡导超越文明隔阂,通过文明互鉴来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他提到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之路,更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鼓励各国在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在互动环节,与会师生积极提问,冀教授与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并逐一耐心解答了大家的疑惑。至此,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此次讲座为师生提供了深刻的学术启发,帮助大家更全面地理解一带一路话语体系的多维度意义。讲座结束后,许多师生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加深了他们对中国对外合作战略和话语体系的理解,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参与此类学术交流。


图文:王珺 审核:刘梦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