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实践周 葡萄牙语讲座:技术翻译没有技术?——非文学翻译的“求真”之术
发布时间:2025-07-16
点击数量:
2025年7月3日上午10时,西区歌乐楼C106教室内座无虚席。葡萄牙语系教师游雨频以“技术翻译没有技术?——非文学翻译的‘求真’之术”为主题,为2022、2023、2024级同学带来了一场充满思辨与启发的学术讲座。
讲座开篇,游雨频老师通过对比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为同学们厘清技术翻译的核心特征。她结合自身丰富的译著经验指出,“文学翻译的现实是流动的,而非文学翻译中主观的感受也可能是客观的现实”。同时特别强调,对于翻译中发现的事实性错误,必须进行修正并加注说明,体现出严谨的学术态度。
老师分享译著经验
在探讨“为何与为谁而翻译”环节,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以巴西直播app打赏礼物名本地化为例,同学们展开头脑风暴,从语言技巧到文化差异,提出诸多创新思路。游雨频老师适时引导,点明翻译的核心目标,并建议从巴西丰富的物种资源切入,为本地化翻译提供了全新视角。在历史档案翻译案例讨论中,老师与同学们深入交流翻译前的准备工作,强调运用现代技术辅助和挖掘文本外信息的重要性。
同学们进行头脑风暴
谈到翻译实践方法时,游雨频老师提出“AI打底,人工优化”的核心理念。她指出,合理运用AI工具可以有效提升翻译效率,突破知识限制,规避低级错误,但译者必须保持独立思考,不将AI作为简单的搜索工具。通过生动的AI画作辨识互动,她带领同学们感受“求真”的前提是发现“不真”,练就敏锐洞察力,并结合具体案例展示了AI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价值。
师生互动环节
讲座尾声,游雨频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自己的新译著《河的第三条岸》,并寄语同学们在实践中深化对翻译的理解,用所学知识赋能未来的实习和工作。
撰稿人:殷妤恬
图片提供:殷妤恬
审核人:游雨频